这是一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场地,长36米、宽10米,一条中线将它分成两半,中间有座中心护垒,左右半场各有2座护垒和1座本垒,本垒前都插着旗,本垒后摆着箱子,里面是90颗提前制好的雪球。
场边,6名裁判检查场地,组织参赛选手入场。选手们身穿红蓝两色队服,带着头盔,做好准备。“把头盔上的护目镜放下来,比赛中护目镜不能拉上去……”裁判再次提醒。
“嘟——”一声哨响,比赛开始。
空中,雪球飞舞交错,有的击中护垒发出闷响;双方选手一边在雪地上奔跑、躲闪,一边投掷雪球击打对手;场边,观众们扯着嗓子鼓劲加油……呐喊声、欢笑声交织,让这片冰天雪地热闹非凡。
前不久,辽宁省全民雪合战冠军赛在沈阳举行,这正是比赛一幕。
啥是雪合战?“通俗来讲,就是有规则的打雪仗。”赛事裁判长张岩说,雪合战在1989年第一次以竞技运动形式为公众所接受,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。
“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,每局3分钟,对阵双方每方各9名队员,其中7名上场,分为4名前锋和3名后卫。比赛中,队员借助护垒掩藏身形,利用雪球击打淘汰对方。”张岩介绍,比赛有3种获胜方式:一是拔下对方阵地的旗帜;二是将对方7名选手全部淘汰;三是3分钟时间到后留在场上队员更多。
“给我雪球!”蓝队4名前锋身手灵活,很快突进到中线附近,向后卫呼叫“弹药支援”,3名后卫则从本垒后探出身子,将雪球滚动到前锋脚下。
“打红二!”一声号令,蓝队前锋们向红方2号队员“集火”,雪球命中!
“红二,出局。”裁判确认,被淘汰者退出场地。
“一起上!”蓝队两名前锋被击中退场,但“换掉”了红队4名队员,趁对方火力不足,他们冲向红队本垒前的旗帜,拔旗!
裁判吹响终场哨,并请队员们都来到场地中间。“获胜的是蓝队,请双方握手致意。”选手们纷纷握手,脸上的严肃紧张替换成了欢乐愉快:“打得不错”“谢谢”“刚刚手重了抱歉”“哈哈没事儿”……
辽宁省全民雪合战冠军赛,由辽宁省文旅厅、辽宁省体育局主办,辽宁省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、辽宁省冰雪运动协会、沈阳市文旅局、沈阳市体育局、浑南区政府承办,32支队伍参赛。
夺冠的是辽宁锦州一家民企队伍,教练员张荣前笑道:“咱小时候都打过雪仗,但接触雪合战还是头一回。这项目很讲究团队配合,也考验选手的体能、协调性,我们提前设计阵型和战术,靠默契配合才走到最后。”
辽宁交投物产公司参赛队员王钰渤感慨:“不是简单的打雪仗,有了比赛规则,更合理也更有意思!三天前我们就来适应场地了。”
辽宁省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“点亮燃冬”项目负责人汪亚东说:“我们举办雪合战赛事,就是要发挥辽宁冰雪资源优势,打造特色鲜明、贴近群众、覆盖人群广泛的赛事活动,叫响‘打雪仗,到辽宁’,助力冰雪运动普及和冰雪经济发展。”
在辽宁本溪,2024年初举办了首届雪合战比赛,吸引15支队伍585名选手参赛。前不久,本溪市又举行第二届比赛,还承办了辽宁省职工冰雪运动会雪合战比赛。“打雪仗”在这里日渐“正规化”,全市雪合战三级裁判员培训开班,80余人通过考核持证上岗。
未来,辽宁将建立雪合战常态化办赛机制,每年冰雪季,在全省各地设置比赛场地,采用商业运营模式,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参赛队伍,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等积极组队参赛,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。
“打雪仗,到辽宁!”张岩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一名教师,从事冰雪运动多年,是速滑项目的国际级裁判,接触雪合战项目后,发现这项运动门槛不高,好处不少,老少皆宜,很适合辽宁。“期待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,让雪合战运动蓬勃发展。”
文字:刘佳华
视频:周颂雪 邱宇哲
出品:人民日报社辽宁分社